close

一個單車騎士正享受地在阿姆斯特丹的巷道中穿梭  
用荷蘭人的方式抵抗交通阻塞
 

 美國的主要城市正在迎頭趕上阿姆斯特丹等級的單車友善環境!


-由國家地理頻道的Anik See撰寫 

-亞克科技編輯與翻譯


  在台灣也有交通阻塞的問題,美國和英國都爭相模仿荷蘭,讓我們來看看荷蘭是怎麼倖免於阻塞之災!

  由美國發起的兒童騎單車到學校活動  

  五月是美國的單車月,許多美國人會騎著單車壓馬路,不過對於一個大約有800,000個單車通勤族的國家來說,五月和其他的月份並無不同。

  美國市民對持續上漲的油價和過於擁擠的道路感到失望,以單車作為通勤工具的使用者們持續增加,自1990年以來,單車族在市區的通勤人數大約增加了兩倍,像波特蘭、芝加哥和華盛頓特區的單車通勤族人數都有著極大幅度的增長。

  並非巧合地,這些城市所提倡的公共自行車計劃也如火如荼的持續壯大著,自從去年紐約引進了公共自行車計劃後,路上安全也同時改善了,單車騎士的死亡人數大約降低了一半。  

  和城市規劃者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而這些人逐漸地將自行車視為日益嚴重的交通和環境問題的解藥。

  如果不把生產單車所使用的金屬和橡膠算進去,單車是絕對無二氧化碳的交通方式,而且單車的公共建設比汽車的還要便宜上許多,再者,研究顯示改善單車公共建設的確可以減低車流量,而且單車道不只讓單車騎士更加安全,同樣地也對汽車駕駛和行人有益。

  除了對交通有益之外,單車也對大眾的健康非常有幫助,一個英國近期的研究顯示經常騎單車的人的身體指數比同歲數的人年輕十歲以上,而這些人罹患心臟病的機率較一般人少了一半、也比一般人少27%的機率中風,而且還比大多數人多活兩年。

   不過這些對於荷蘭人來說都不是新聞了,因為他們被認為是現代單車運動的先驅,阿姆斯特丹自1970年起便相當強調單車公共設施。Copenhagenize Index是一個每兩年就會公佈世界上最棒單車城的網站,透過13項準則來評鑑,阿姆斯特丹從2011年起就穩坐第一名的寶座。

這張約為1940-1960年間拍攝的照片顯示出荷蘭渥倫丹的街道上充滿了繁忙的人群和單車  

這張約為1940-1960年間拍攝的照片顯示出荷蘭渥倫丹的街道上充滿了繁忙的人群和單車

 

荷蘭單車文化的根基

  荷蘭的單車文化並不是一直都這麼順遂,荷蘭的歷史顯示單車推廣經過了一段崎嶇的歷程。在1950年,幾乎85%的通勤是由單車完成,但在1970年早期擁車主義盛行,單車通勤的比例驟降為20%

  隨著單車逐漸退出道路,單車騎士和行人的死亡人數劇增,民眾開始積極的組織抗議行動來要求更加安全的道路環境,這些活動都是為了增進非汽車使用者的福祉和國家交通運輸政策的反思。

  這些社會運動的產生意外地與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機結合,這股巨大的壓力迫使荷蘭政府實施燃料管制政策並有效地禁止在週日使用汽車,當公民們強烈要求政府提出新的解決方式時,荷蘭政府理解到只有一種方法可以解決他們的交通問題,那就是降低最高車速限制和促使民眾打消開車的念頭。這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尤其荷蘭是一個又擁擠又古老的國家,因為老舊的城市早就被人群和高交通流量塞滿、但卻沒有地方可以拓展新的空間。

  阿姆斯特丹是荷蘭最大的城市,它的窄巷和運河在古時候是為了行人和馬匹所設置的,但到了現代卻成了汽車族群最大的惡夢,荷蘭政府逐漸開始採取汽車不得進入市中心的政策,同時也不斷的建設公共設施來推行單車通勤。

1940年四月,著名的荷蘭單車軍團為了抵禦納粹正在做準備  

1940年四月,著名的荷蘭單車軍團為了抵禦納粹正在做準備

 

日趨進步的自行車公共建設

  回到現今的阿姆斯特丹,汽車已經成了最不受歡迎的事物,而單車在交通工具的地位上再也不僅僅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必要的存在!荷蘭現在擁有最強大的自行車聯盟,這個組織代表了全國一千三百萬個單車騎士的利益,他們向政府施壓要求更好的單車公共設施,並在城市規劃中握有極大的權力。

  荷蘭政府還在城市設置了沒有交岔口和交通號誌的自行車高速公路,為普通單車和電動自行車(有些可以達到時速2540公里)提供便捷的城市通勤,公眾教育課程中甚至有一堂課專門提供自行車教學,遍部全國的公共自行車都配備了車架且設置在每個火車站附近此外在荷蘭使用單車通勤非常的安全,即使大多數的荷蘭人都不戴安全帽,意外還是很少發生。

  不過在阿姆斯特丹,單車停放成了最大的問題,雖然只有80萬的人口,但該地卻有88萬輛以上的單車,而且70%的通勤是由單車組成,這讓單車車位嚴重地不足。

  儘管如此,政治家們都將單車視為荷蘭交通運輸的救星,在今年四月的全國市政選舉中,甚至連右翼政黨都鼓吹單車是荷蘭的未來,祭出在市中心設立更多單車停車場、更少的紅燈管制和長程旅途用的單車道等政策來拉攏選票。

  右翼政黨對於自行車的觀點和全國的共識一致,配套完善的單車公共建設比蓋一條馬路更加便宜、不需要花過多的修繕費且降低碳排放量,除此之外還減少了國民健康成本的支出,因為大多數的人民都因為騎單車而相當健康(在阿姆斯特丹你可以看到許多八、九十歲的老人家騎著單車到處閒晃)。

  可以肯定的是,荷蘭人雖然沒有完全擺脫汽車,不過他們仍然致力於加強單車公共建設,且越來越完善。

一台單車迅速地通過阿姆斯特丹一整排住宅前  

一台單車迅速地通過阿姆斯特丹一整排住宅前,荷蘭人出了名的不愛戴安全帽

 

各國城市爭相校仿荷蘭

  倫敦市長Boris Johnson渴望見到他雜亂無章且交通阻塞的城市向荷蘭抬頭看齊,在今年五月,市長宣布了一項計劃,誓言創造「小荷蘭」,在倫敦的三個自治區中投入約一億五千萬美金來執行這個計劃。

  Johnson市長是一位喜歡騎單車上班的人,他想要在2026年前將單車通勤者的數量提高四倍,這個計劃包含了在其中一個自治區中設置無車區域、單車專用道和把汽車與單車騎士分離的"荷蘭式"圓環道。

倫敦市長和他的小荷蘭計劃正在發酵  

倫敦市長和他的小荷蘭計劃正在發酵

  「和汽車分離的單車專用道與各種相似的單車建設是讓單車騎士增加的主要因素」Carolyn Szczepanski如此表示,她是美國單車聯盟的發言人和女性單車計劃的創立者,她提到研究指出當城市建造了設有保護措施的車道時(例如護欄或塑膠防撞桿),會吸引更多單車騎士和喜愛自行車的女性。

  「要有效率地將城市改變得像阿姆斯特丹和哥本哈根一樣具有單車文化的前提是-不能只專注於年輕的通勤族群,這整件事需要從日常生活做起,把單車融入採買、上學、跑腿等等事物而為了這些事,女人扮演了其中的要角」Szczepanski這麼說道,「而讓女性單車騎士在路上更加自在絕對會改變整個遊戲規則、讓更多的女性投入單車的懷抱」

  而不贊同此觀點的人們認為,這不過是荷蘭和歐洲的事,憑什麼要照他們的遊戲規則來玩?在洛杉磯,基於某些城市仍然不夠安全的考量上,關於自行車專屬車道的討論引起了一些單車騎士們的反彈

  在澳洲,因為越來越多的自行車騎士出現在市區,緊張的氣氛隨即蔓延在單車騎士與汽車駕駛之間,而澳洲人對這樣不和的氣氛表示:「我們和阿姆斯特丹是不對等的,而且應該停止假裝我們和他們一樣」。

  除了路權共享的問題之外,金融也是最大的挑戰,在今年剛開始的時候,唯一一個在Copenhagenize Index上榜的北美城市-蒙特婁宣布資助城市公共單車計劃的Bixi公司破產了,而Bixi公司對蒙特樓的欠款高達三千四百五十萬美元,而經過了一番援助後公司仍然持續負債,所以該市只好親自下來接管整個計劃。

  或許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實現單車天堂的夢想仍然需要一段時間,也或許這個夢想將以其他方式存在。

  不管文中的單車之國夢想會降臨在哪個地方,肯定都還不會是台灣,小編覺得台灣要達成這項目標應該要先從把馬路舖好開始,不然騎在那麼崎嶇的路上實在很容易翻車,小編還聽說過台中的路爛到騎摩托車去買蜂蜜蛋糕會震到底部的紙跟蛋糕分離,最近BRT讓台灣大道塞得更嚴重了,有種台灣政府的城市規劃都把建設當作模擬城市在玩的感覺。

神秘舖路技術,聽說在石牌捷運站旁邊  

神秘舖路技術,聽說在石牌捷運站旁邊

 

  文章取自National Geographic,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前往查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ark168 的頭像
    yark168

    亞克 YARK 單車新生活

    yark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